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销魂。”又是一年清明时节,这是省墓祭祀的节日,也是抚今追昔的节日。于小家,清明是思念故人、追根溯源的旅途;于大国,清明是思念英烈、传承奋进的时刻。清明,代表着感恩与珍重,逝去与铭刻。
记得小时间,我经常随着尊长们去省墓,关于殒命和离别还没什么看法的年岁,只以为那是春天的踏青运动,一起上欢声笑语,不懂尊长们烧纸时的默然。然而,随着年岁的增添,我对清明的感受变了,变得亲热,似乎这是和逝去亲人的一年一会。“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含杨柳风。”我站在他们的墓碑前,看着腾起的火焰,心里默默祈求先进的庇佑。比及香烛燃尽,各人便重整行装,怀揣着忖量和期盼去过好自己的生涯。
清明,是个讨论殒命的节日,没有春节的张灯结彩,也没有中秋的月下团圆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,人们祭拜同姓氏的祖先,也思念逝去的英雄义士。
每年清明,无论是线上社交媒体的追思报导照旧线下组织的祭扫运动,都在提醒着我们不可遗忘岁月静好背后那些负重前行的人。从艰辛卓绝的革命斗争,到波涛壮阔的刷新开放,再到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他们用自己的实干拼搏,换来万家灯火、江河安澜。面临外军悍然越线寻衅,“00后”戍边战士陈祥榕奋力还击,英勇牺牲,用生命诠释了“清亮的爱,只为中国”;为了“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,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先生在田头兢兢业业五十余载,致力实现“禾下纳凉梦”;三年疫情来势汹汹,疾控专家吴尊友从青丝到鹤发,变的是外貌,稳固的是为人类康健事业贡献的理想信心……最好的思念是传承,最好的纪念是斗争。吾辈当不忘初心,赓续血脉,勇担使命,这或许就是清明时追忆英烈的意义吧。
米兰昆德拉曾说:“对不朽来说,有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。小的不朽是指一小我私家在熟悉他的人心中留下回忆;大的不朽是指一小我私家在不熟悉的人心中留下回忆。”是日清明,祭拜先进,捋清自己来时的根脉,在忖量中传承好的家风和价值观;思念英烈,思索自己将去的偏向,在敬畏中自勉贡献、扎实奋进。
[SITESERVER_PAGE]